首页 学校概况 一中快讯 学校党建 教学教研 学生发展 联系我们
教学教研
问辨课堂
创新教育
当前位置 首页 > 教学教研 > > 问辨课堂
“问辩课堂”--《短歌行》刘敏芝
发布日期:2025/10/21

学科主任黄曼玲老师评课:

刘敏芝老师这一节课富有思想深度与文化厚度的古典诗歌教学典范,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、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教学模式。整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,师生互动深入有效,文化渗透自然深刻。

一、问题导学,激发学生探究欲望

本课最突出的亮点在于精准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困惑,以学生自主提出的三类问题作为教学主线,真正实现了“以学定教”。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归类整理(主旨类、内容类、手法类)科学合理,特别是用红蓝两色区分普遍性问题和深度问题,既照顾了全体学生的理解基础,又为高阶思维训练留出了空间。这种基于真实学情的教学设计,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直击学生的认知痛点,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。

二、AI赋能,提了学生文化认知水平

教师巧妙引入AI创作的对比诗歌,让学生在直观比较中体会直抒胸臆与含蓄典雅的不同表达效果,这一设计极具创意,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。。对四处用典的深入剖析,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技巧本身,更引导学生窥见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深意——通过化用《诗经》和周公典故,既表达了求贤若渴之心,又巧妙地将自己置于“正统臣子”的政治定位中,展现了其政治智慧。

三、难点突破,贯通文学传统

对“青青子衿”这一争议手法的处理尤为精彩。教师没有简单解释,而是引入屈原、苏轼、杜甫等诗人的类似表达,引导学生发现“以男女喻君臣”这一中国文学传统,让学生理解这不是个别现象,而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表达方式。这一设计成功地将单篇教学提升到了文学传统认知的高度,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。

提升点:在“忧思”本质的探讨上,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建安时期“世的乱离”与“人的觉醒”的时代特征,深化对曹操生命意识的理解。

李三元督学评课:静水深流

传统的诗歌教学一般遵循“知人论世——诵读感知——翻译解析——手法赏析——主旨归纳”的流程;刘老师在设计《短歌行》这一课时,将教学的起点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预习后提出的真实问题之上,为课堂问辩的顺利展开提供了针对性的抓手,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。这也是本堂课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与收获。

一、 教学设计:从“问”到“辩”

学生提出的问题极具价值,这些问题清晰地指向了本诗理解的三大核心点:情感核心、内容逻辑、艺术手法,这些问题本身,就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。学生带着自身的认知经验与文本发生了碰撞。本堂课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模式,引导学生循着这些“疑线”,进行问辩,从而自行解开《短歌行》的艺术密码。

二、 教学路径:由“一篇”到“一类”

第一层:聚焦主旨,探寻“忧思”的本质。首先,刘老师聚焦于最普遍的问题——“忧思”是什么。通过问辩,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梳理出三层“忧”:人生短暂之忧、贤才难得之忧、功业未就之忧。进而追问“忧”的本质是什么?推动学生进行“异中求同”的深层思考。最终,学生问辩发现,前两者是“表忧”,后者“功业未就”(即一统天下的志向)才是“里忧”,是所有忧愁的根源与内核。

第二层:对比突破,解析“雅致”的匠心。针对学生关于“为何不直抒胸臆”的疑问,刘老师引入了对比教学法。利用AI生成了一首旨意相近但直白浅露的仿作,让学生进行问辩。在鲜明的差异中,学生真切地感受到,原作的魅力正在于其“曲”而非“直”。借此契机,课堂转入对“用典”与“比兴”两大手法的系统探究。

第三层:文化溯源,破解“美人”的隐喻。对于“青青子衿”是否恰当的问辩,刘老师将其视为一个绝佳的文化切入点。引入屈原、苏轼、杜甫的类似诗句,引导学生发现其共性:皆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,以个人情感寄托政治理想。至此,学生认识到这并非个例,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——“香草美人”传统。曹操此用,非但不突兀,反而是将自己置于“臣”位,表达了对贤才的谦卑渴求,契合了他的政治身份。这一设计实现了“由一篇到一类”的跨越,让学生领悟到古典诗歌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。

三、 教学理念:从“鱼”到“渔”

本节课的终点并非知识的总结,而是思想的生发。最后的“诗歌启思”环节,将曹操“在有限中追寻无限”的“人间困境”与现代社会学生的个人体验相连接,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古诗中汲取面对自身“忧”与“志”的智慧,给学生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。

总之,本堂课刘老师不温不火、谆谆善诱,与她“静水流深”的教学风格契合,值得学习借鉴。

 

2025短歌行定稿_01

 

2025短歌行定稿_02


2025短歌行定稿_03

 

2025短歌行定稿_04


2025短歌行定稿_05

 

2025短歌行定稿_06

 

微信图片_20251029122417_22_2

 

微信图片_20251029122419_23_2


微信图片_20251029122421_24_2

 

微信图片_20251029122434_26_2


微信图片_20251029122440_27_2


通讯员:邓千资  一审:龙翠、龚钰棋  二审:唐雄、唐纯丽  三审:贺中秋、陈翊民  


返回列表

Copyright 2009-2025 www.hysyz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版权所有
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203号 湘ICP备13009224 号 湘教QS7-200505-000298   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入口